查看原文
其他

同舟共济,筑梦未来——同济大学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从1907到2023

同济大学已走过116年漫漫求索路

一年年同心奋进,一年年春华秋实

同济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坚持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

紧扣时代脉搏     

追求卓越,奋楫前行

同舟共济,团结奋斗

以奋进之笔写下光辉篇章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德文医学堂;

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六次搬迁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坚持“医工救国”的初衷,肩负“教育兴邦”的重任;

1946年回迁上海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1949年院系调整,同济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

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向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

1996年,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

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

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入选首批10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和学科交叉领域建设,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设计学等学科在多个主流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20名;先后承担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现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首批标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朝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同舟共济,筑梦未来

    同济大学秉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根据学生多层次、差异化成长需求,精准施策、精细落实,注重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聚焦人才培养,整合各方资源,打造育人平台,积极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了“保障型资助、发展型资助、成长型资助”多维资助育人模式,助力学生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与时代共同成长进步!

    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绿色通道

学校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对入学报到、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绿色通道”分为网上“绿色通道”现场“绿色通道”两部分。

若新生同学们暂时筹集不齐学费、住宿费,拟通过助学贷款等方式缴纳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绿色通道”的申请信息录入。同时,学校会在新生报到时开设现场“绿色通道”,安排有专人接待,同学们可现场了解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服务。


助学成才服务对象认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实填写家庭情况调查问卷,申请认定同济大学助学成才服务对象,学校将根据认定等级帮助申请人获得相应助学资源。


保障型资助

●  筑牢生活保障

       通过“奖、助、勤、贷、补、免、偿”等多元资助体系帮助学生解决物质生活上存在的困难,满足学生的基本经济保障需求。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共同启动的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的信用助学贷款。从申请渠道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两种。凡符合条件且家庭经济困难的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全日制且非定向)都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额度: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6000元。

助学金

       学校集中统筹助学金资源,注重合理有效分配以发挥其最大合力,由国家拨款、学校出资、社会捐赠等设立的助学金项目有国家助学金、大学生成才助学金、校级助学金及校外捐赠助学金等。



国家助学金

本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纳入全国招生计划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本科生,资助金额根据国家预算和助学成才服务对象基数确定,一般一等国家助学金3000-4000元/人/年,二等2000-2500元/人/年。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享受本科生国家助学金。



校级助学金

本科生校级助学金资助纳入全国招生计划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本科生,资助金额一等3000元/人/年、二等2000元/人/年;成才助学金一等2000元/人/年、二等1000元/人/年。



校外捐赠助学金

资助纳入全国招生计划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本科生,资助标准由捐赠方设定,一般金额为1000-6000元/人/年不等。



研究生助学金

研究生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导师助学金,资助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在标准学制内注册在籍的全日制研究生,根据学院资助标准和培养阶段不同,一般博士生每人可获得1700-3200元/月,硕士生可获得600-1000元/月,每年发放十个月。

奖学金

       学校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突出精神奖励的原则,在国家拨款、学校教育事业收入提取资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赠的基础上,设立各类奖励项目70余项,以此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在思想、科技、文体等方面有突出表现者。



国家奖学金

奖励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内的全日制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目前的奖励标准本科生为每人每年8000元,博士研究生为3万元/人,硕士研究生为2万元/人。



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励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内的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生,目前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上海市奖学金

奖励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内的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目前的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



校级奖学金

由学校出资或校外捐赠设立,如本科生/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社会活动奖学金、学生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奖学金等。奖励标准每人每年最低1000元,最高如“追求卓越学生奖学金”每人奖励5万元。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用于奖励各阶段学业完成情况达标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学制内,根据研究生录取、报到、注册和培养等情况评定。硕士金额为每人8000元/学年,博士金额为每人1万元/学年。


困难补助

       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临时性困难,预防疾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学校建立学生困难补助,为学生解决燃眉之急,提供日常生活保障。



专项困难补助

包括新生来校路费补贴、新生临时困难补助、新生爱心大礼包、寒假路费补贴等。



临时困难补助

在学生本人或家庭遭遇突发意外或重大变故时为学生提供及时帮助,如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困难补助等。

学校为寒假留校学生组织送温暖活动、发放新春大礼包


勤工助学

       学校的勤工助学以补贴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激发学生能动性、丰富课余生活、服务学生成长为目标,按照遵纪守法、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扶困优先、竞争上岗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开展,在各行政部门、各学院、图书馆、勤工助学实体均设有勤工助学岗位。

研究生“三助”

       学校根据学生能力培养、学校教研、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助教、助管岗位酬金标准为800元/月,按学生实际上岗情况发放;助研岗位由导师根据学生具体表现发放酬金。

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高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不含县级)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由国家补偿学费或代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

       上海高校毕业生,自愿到上海市农村基层涉农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可申请由上海市进行学费补偿或代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

       资助额度为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6000元。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军士(原士官)的高校学生,在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

       对应征入伍服兵役前正在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含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高校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实行学费减免,复学期间不得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对退役后,自主就业、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或高职分类招考方式考入我校并到校报到的入学新生,实行学费减免。

       资助金额按学生实际缴纳的学费或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两者金额较高者执行;复学或新生入学后学费减免金额,按学校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6000元。超出标准部分不予补偿、代偿或减免。

其他资助

       学校还会为学生发放中秋节月饼、新春大礼包、“冬日送温暖”爱心物资、“夏日送清凉”爱心物资、往学生一卡通悄悄充值“餐费”等人性化关怀资助,还设立了学生大病、重病与意外事故救助帮扶基金等项目。


发展型资助

●  实现素质培养

       学校聚焦学生在综合发展中存在的思想、心理、能力等多维发展需求,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感恩教育

学校组织开展“万里大家访”、“感恩·筑梦·励行” 资助大使成长营等活动,师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赴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多地开展资助政策宣讲和家访工作




诚信教育

学校组织开展“十个一” 诚信教育主题系列活动,

开展金融知识教育、预防诈骗等宣传警示活动

励志教育

学校组织开展“擎济工程” 专项帮扶计划,举办自强励志榜样“励志之星”评选,并开展学业榜样风采展暨奖学金颁奖典礼活动

擎济工程 | 学生参观大飞机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u3529098jqz

学业榜样风采展 | 奖学金颁奖典礼

励志之星 | 励志榜样评选

慈善教育

学校依托慈善爱心屋、爱心公益亭等举办爱心义卖、公益慢跑、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 


成长型资助

●  强化能力提升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成长成才、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实际需求,强化学生学业发展、职业发展和理想追求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实现受助学生和整个资助育人过程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国情认知引导

通过专题讲座、读书会、演讲比赛、主题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受资助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上海高校“行走祖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励志中国行”、“石榴籽青春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赴湖南、贵州等地开展感悟红色情怀,考察民族特色艺术


学习能力提升

针对部分学生存在学业基础薄弱的现象,成立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邀请国家奖学金获奖学子加入“朋辈导师人才库”,参与组织八大学业指导品牌项目,打造“预警-提升-助跑-传导”四大工程,满足学生学业发展与指导需求

兴趣特长培育

通过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拓展校外文化交流平台,为受助学生提供更多的文艺欣赏、体育健身活动机会,提升综合素养,培养高雅志趣。

职业技能拓展

通过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组织开展简历培训、面试礼仪培训、暑期招聘会、专题系列招聘会等活动,服务学生职业技能发展。

海外交流交换

开设优秀学生暑期赴海外游学项目,设立学生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奖学金,支持学生公派赴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参加交流与学习,拓展全球视野。

海外游学项目支持学生赴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参观游学


 创新创业实践

邀请专家、校友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类专题讲座、交流和培训,组织学生到各大创新创业基地交流座谈、到企业参访实践等



入学有保障  生活有质量  发展有空间

同济大学积极履行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的庄严承诺

全力支持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

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胸怀天下擎天志    百尺竿头正当时

同舟共济    筑梦未来

欢迎你,新同济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